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  >>  青·理论 >> 正文

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三重逻辑

发稿时间:2022-07-14 15:25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覃吉春 周艳红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把“坚持人民至上”总结为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十条宝贵历史经验之一,揭示了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纵观百年党史,从开天辟地的救国大业,到改天换地的兴国大业,从翻天覆地的富国大业,到惊天动地的强国大业,我们党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根植人民、不断造福人民,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光明前景。深刻认识其中蕴含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于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逻辑: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力量源泉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纵观历朝历代盛衰更迭,人心向背始终都是决定性的因素。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人民。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毛泽东同志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经过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三座大山,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邓小平同志指出:“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够改变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奋力逐梦的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百年奋斗和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论逻辑: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鲜明品格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是第一个站在人民立场上、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科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1944年,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追悼会上强调:“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再次强调:“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在党的七大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了党章,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这也是区别于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标志。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我们对党的根本宗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科学发展观强调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积极践行“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取得一系列成就。可以说,一百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在不断推进,而初心使命不变,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是贯穿我们党百年奋斗历史的一条红线。

实践逻辑:坚持人民至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前提。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至上,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实在的、具体的,必须贯彻落实到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牢记发展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了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意义。为了人民而发展,就是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牢记发展依靠人民。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深刻说明,唯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依靠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动力。依靠人民而发展,就是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自觉拜人民为师,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过去我们依靠人民取得了伟大胜利,未来也要依靠人民才能实现伟业复兴。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牢记发展造福人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我们要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断造福人民,这是共产党人的情怀所在,更是初心使命所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经胜利完成,我们正满怀信心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前进。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

  (覃吉春,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艳红,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朱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