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  >>  青·理论 >> 正文

从百年党史讲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发稿时间:2022-08-23 10:31 来源: 中国理论网 作者: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既是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那么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能够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回答这个问题要求我们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去思考。

  马克思曾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2]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凭着坚船利炮野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的腐朽统治,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苦难深渊,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为了改变中华民族悲惨屈辱的命运,各种政治力量轮番登场,各种主义思潮纷纷亮相,但各式各样的探索和尝试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觉醒,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给正在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从此,中国共产党就把马克思主义郑重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对内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压迫的民主革命,求得人民解放。这一时期,在艰辛的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浴血奋战,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迎来了站起来的伟大成就,诞生了以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从此,几千年来受压迫、受奴役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是我们党领导人民从建立新中国到巩固新中国、再到建设新中国的历史转型期。在这一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战天斗地、改天换地,经历了艰难曲折,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的伟大飞跃,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并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新的财富,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这一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创立了邓小平理论。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形势,继续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捍卫马克思主义。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加深了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中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这一时期,我们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在这一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持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与新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理论结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造性升华。它的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已在新时代“四个伟大”实践中,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得到充分证明,也必将在指引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继续得到证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新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回望过去百年,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引下,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并最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历史已经并终将证明,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坚定的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让马克思主义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

责任编辑:朱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