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  >>  青·理论 >> 正文

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发稿时间:2022-11-22 11:50 来源: 人民论坛网 作者:王运春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顶层制度设计基本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陆续推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战略定位越来越突出、实践要求越来越明确,我们党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越来越深入,这些制度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和法律保障。

  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也从层次走向类型、从政府主体走向多元参与、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发展,建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2021年高职学校招生557万人,相当于十年前的1.8倍;中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招生489万人,办学规模实现质的飞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人才支撑。职业学校不断优化“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产教融合、订单培养”办学模式,加强资源共享,改进育人机制,实现中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办学水平、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与专业对口企业签订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就业升学稳中回升,毕业生供不应求,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新时代新征程职业教育历史坐标进一步提升,职教人比历史上任何时刻都更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全面融入“大国崛起”的历史大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大潮。

  创新发展职普融通办学模式,拓宽学生成才通道

  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模式,着力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同时要充分认识和理解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要在普通教育类型中融入职业发展教育,在各学段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资源共享、贯通互认,设计义务教育后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的转换通道和融通机制,为学生的就业或升学提供多元选择机会,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的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在高职和职教本科阶段,突出技能训练,充实理论基础,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奠基。

  着力推进产教融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推进产教融合培养人才,就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与教育目标导向相统一,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以培养人才,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聚焦主要支撑产业,深化校企合作形式,将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落实到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构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相联动的实践教学平台,建成一批共享型、区域化的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实践平台,促进校企间合作育人、合作发展。职业院校要推动专业培养改革,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专才培养新模式,着力提高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

  切实增强科教融汇,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科教融汇,简单来讲就是科技赋能职业教育。这意味着职业教育若要提升档次,一定要跟着科技的步伐。高水平科技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密切结合,已经成为大学教育教学规律。推进科教融合培养人才,就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加强科研同教学的结合,推动学校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培养人才,吸纳优秀学生实习就业,切实在科教融汇中助力产业再升级。

  深入落实思专融合,培育具有匠心的技术专才

  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改善了从业人员的技术结构,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因此,职业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德技并修,结合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探索出符合规律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方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培育深蕴技能匠心的技术专才。合理利用当下新媒体的发展,建立学校网络思政平台,创设线上线下思政相结合的交互体系,开放构建“大思政”一体化育人体系,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素质提升的有机统一,为产业发展输送大量人才。

  潮涌东风劲,扬帆正当时。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必将“以志为先,以新为径,以苦为食”,以青春之名,在新时代不懈奋斗、勇往直前。只有向着“干在实处,勇立潮头、谱写新篇”的发展目标,坚持“理实融合”学知识、比技能、练本领,才能把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盼转化为职业教育“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才能全方位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谱写职业教育创新篇章。(作者: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教师 王运春)

责任编辑:张哲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