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高度和价值取向决定着个人的成长路径,也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精神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以多重维度思政引领力提升青年学生的精神境界,既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使命,也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关键所在。
深厚的理论说服力,为思政引领力构筑核心支撑。思政教育的理论说服力,既是思想革命与认知重构的起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深邃逻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代性的集中体现。在信息爆炸与价值多元的时代洪流中,理论说服力能够凭借其强大的逻辑力量与现实穿透力拨开层层迷雾,夯实青年学生的理论和认知基础,锤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引领人生航向,帮助他们形成对世界的深刻洞察力和稳固的价值观。面对各类复杂思潮和社会现象,思政教育可以通过深度解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透彻剖析表象之下的根源与本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与奋斗热情。唯有将理论说服力熔铸于脑、深植于心,使其成为学生思想与行动的内在指引,才能让学生在多元世界中构建起牢固的理论根基和认知防线,坚守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抵御各种错误思想与不良风气的冲击。
强大的思想凝聚力,为彰显思政引领力汇聚力量。思想凝聚力以马克思主义真理为指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动力,深刻洞察当代青年在价值多样与信息洪流中的思想困惑,在纷繁复杂的思潮中开辟出一条清晰的精神航道,实现对多元差异的超越与融合。这一凝聚力的真正力量,在于穿透纷繁表象、直抵事物本质,帮助青年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认清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当下盛行的“内卷”现象,思想凝聚力能够引导青年开阔视野,跳出零和博弈的思维桎梏,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时代的广阔机遇中实现自我价值。思想凝聚力既是抵御虚无与浮躁的坚实盾牌,也是激发创新与担当的精神引擎,为青年在新时代征程中锚定方向、汇聚力量。
鲜明的价值引导力,强化思政引领力的精神导向。在价值多元的时代背景下,青年学生常陷于选择困惑与精神彷徨。思政引领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旗帜,通过理论阐释与实践体悟,引领青年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把握价值真谛,在个体与社会的互动中实现价值升华,从而铸就坚定的价值信念,在人生前行的道路上完成从价值的接受者向创造者、传播者的转变。这种引导力,既是抵御价值虚无与相对主义的思想堡垒,也是激发青年责任担当与使命意识的精神源泉。在抗洪防疫等斗争中,价值引导力得到了充分展现,广大青年志愿者主动投身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也在服务他人中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升华,展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可见,价值引导力能够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指明方向,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与意义。
强烈的情感共鸣力,筑牢思政引领力的情感纽带。情感共鸣力源于多维的深度互动,它以价值共振为根基,推动青年学生同主流价值观激荡共鸣,形成深层次的内心情感认同;以情感联结为桥梁,通过共情与感动,将理论转化为鲜活的生命体验;以精神升华为目标,推动青年学生在情感认同中实现价值观的内化与精神境界的跃升。具体而言,在红色教育基地沉浸式体验教学中,青年学生通过聆听革命先辈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感受血与火、生与死的洗礼,内心深受触动,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与思想冲击,从而自觉将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融入个人奋斗追求中。情感共鸣力突破了传统思政教育的界限,建立起互动共融的价值认同机制,使青年学生在情感共鸣中塑造精神世界,完成价值观的自我构建。
丰富的文化感染力,为思政引领力提供不竭动力。文化展现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蕴含着多元价值的碰撞交汇,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本土与全球的对话中,青年对文化身份的认同愈发强烈而深刻。文化感染力以其独特的方式,通过符号的隐喻、仪式的庄重、叙事的张力,把抽象的价值理念转化为生动的精神体验,将个体的情感共鸣与集体的文化记忆相融合,超越了传统教育的单向传递,构建起双向互动的精神对话机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中,青年学生通过学习剪纸、刺绣、陶艺等传统工艺,以及古筝、民族舞蹈等传统艺术,能够真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深刻领悟到工匠精神与文化自信的内涵。青年在文化的探索与熏陶中,逐渐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建构,促进了精神世界的重塑与价值观的深度内化。
坚实的实践推动力,是实现思政引领力的最终旨归。实践是理论的试金石、精神世界的锻造场,更是思政引领力落地生根的关键环节。青年学生唯有通过实践,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把知识积累上升为智慧运用,持续推动知行并进,方能打破“囿于书本,桎于课堂”的困境,真正实现价值理念内化于心、能力素质外化于行。在乡村振兴实践中,青年学生深入偏远乡村,通过调研与帮扶,不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在与村民的互动中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真谛。思政引领力以实践为桥梁,超越传统说教束缚,让青年学生直面现实矛盾,体验社会冷暖,在行动中深化认知,在挑战中锻造品格,构筑起充满时代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精神家园。这是思政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青年成才的必由之路。
多维思政引领力通过对理论、思想、价值、情感、文化及实践层面的深度整合,精准对接青年学生精神发展的多元诉求,在知行合一的过程中实现理想信念与现实追求的统一、价值认同与践行方式的统一、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的统一,为新时代青年的精神世界跃升提供了有力的动力源泉和思想保证。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张月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3月28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