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  >>  青·声音 >> 正文

让“科普之光”照亮创新型国家建设道路

发稿时间:2023-03-28 15:42 来源: 人民论坛网 作者:钟吉祥

  近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在展出的“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掀起了参观热潮。可步入舱内参观的天和核心舱1:1模型,两套中国自主研发的“飞天”舱外航天服……一个个展品,生动展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辉煌成就,激发大众的科学热情。

  随着时代发展,创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引擎。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潜能”。努力实现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托举起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然而,人人创新无法凭空产生,必须要为人民群众源源不断地注入科技创新的精神食粮,激发出人民群众头脑中的创意。这就需要大力推进全民科普,提升科普服务质量,提高全面科学素养。

  丰富科普内容,讲好创新故事。科普是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生动课堂。走在新时代新征程的道路上,要以高质量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下好丰富科普内容的“先行棋”,科普的效用就发挥了一半。要繁荣科普作品创作,提升科普作品原创能力和制作水平,运用新技术手段开发动漫、短视频、游戏、科幻片等科普作品,丰富科普作品新形态,不仅要讲好前沿科技成果,还要讲好其背后的创新故事。同时,要因地制宜开展绿色低碳、智慧生活、防灾减灾等科学普及,深化科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科普促进民生改善,既拉近公众与科技创新的距离,又助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推动形成全社会、全产业、全媒体互动的大科普工作新格局,营造大胆创新、勇于创新的社会氛围。

  创新科普方式,呈现创新魅力。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科普活动,就是把“知识大餐”送到人民群众家门口。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科普的创新方式多种多样,从制作科普短视频,到打造云上科技馆,再到运用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这一过程不断提高了科普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为了进一步让科普飞入“寻常百姓家”,还要通过“科普+研学”“科普+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方式,让科普深入群众、入脑入心。与此同时,还要提升科普服务效能,坚持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加大科技馆免费开放力度,充分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开展科普,增强科普传播参与、互动和体验效果,用老百姓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让生动有趣、直观快捷的科普充分呈现创新魅力,提升创新吸引力。

  完善科普立法,助推创新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实施已20余年,为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立足新时代,要健全科学普及法律制度,在科普立法中强化科普发展的主体责任,完善政府、社会、市场共同参与的体制机制,扩充社会组织、科普工作者等方面的条款,还要让科普立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和前瞻性,突出新媒体科普传播功能,加强新形态新媒体环境下科普内容的规范和引导,强化科普信息传播管理,新增科普活动、科普产品等方面的规定,切实让《科普法》适应新时代创新发展的要求,为创新保驾护航。

  让“科普之光”照亮全社会,必能让更多人热爱科学、崇尚科学,让全民科学素质再上台阶,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蓄积更充足的底气。(作者:钟吉祥)

责任编辑:朱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