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中小学生思政教育研学活动3日在京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多名师生参加活动。活动由人民日报少年客户端、少年网主办,旨在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思政育人实效,共促青少年健康成长。(8月3日人民网)
古人说:“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生效实施之年。思政课要通过讲道理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作用,体现“引路人”的作用,不仅要让“思政课”不断更新,能够与时代同频共振,也要挖掘红色资源,擦亮“思政课”的红色底色,更要提升思政课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更新颖、更生动、更入心,方能让青少年实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善用数字技术,让“思政课”新颖有吸引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前,青少年正处于“拔节育穗期”,是成长的关键阶段,上好“思政课”,强化对青少年的精心引导和栽培,树立正确的思想,站稳政治立场,引导他们走好正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化时代,开展“思政课”要与时俱进,善于运用数字技术,着力搭建“微课堂”“云课堂”等,既让青少年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让“思政课”更有地方特色,实现“精准滴灌”,打破时空距离,统筹思政资源,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建强思政导师,让“思政课”有深度有温度。兴国必先强师。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思政导师是青少年前行路上的“引路人”,要走对路、走好路,关键在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政导师队伍,当好潜心研究者、积极传播者、自觉实践者,勇担教书育人的重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让“思政课”不仅有理论的深度,也有因人施教的温度,在教育这个共同场景里,导师和学生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坚持守正创新,让“思政课”有活力见实效。新时代新征程,要办好思政课,就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强化党的领导、创新驱动、协同联动、数字赋能,切实把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到实处。同时,要在思政课的方式上创新,既打造“云上思政课”,又打造“研学思政课”,让思政课不再遥不可及,也不再空洞抽象,能够与青少年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的思政课更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始终保持思政课的活力,更能让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更有利于青少年“善用之”,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办好思政课的社会大格局,提升“思政课”的实效。
“北京中轴线上的思政课”“讲台上的新思想”“行走的思政课”……这些都是思政课的品牌活动,着力把思政课搬到历史现场的第一线,以身临其境的“沉浸式”教育,让青少年从“围观者”到“参与者”,能够有更多的感悟,勇担历史赋予的重任,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事业注入更多青春力量。(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