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受访青年感到文化产品和服务更丰富、更便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品芝
实习生 朱锐
近年来,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欢迎。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2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1.4%的受访青年觉得大家过传统节日的热情更高涨了。今年中秋节,大家主要活动有吃月饼(70.9%)、跟家人团聚(62.8%)、赏月(48.3%)、看中秋晚会(34.3%)等。
受访青年中,00后占30.5%,95后占19.5%,90后占29.0%,85后占10.7%,80后占10.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王紫楠今年的中秋节受疫情影响,没能回家。“我就在学校操场和朋友一起散步赏月,还吃了月饼”。王紫楠感觉,近年来,大家都会认真过传统节日,还有很多年轻人穿汉服过节。
今年中秋节,大家是怎么过的?调查显示,吃月饼(70.9%)、跟家人团聚(62.8%)、赏月(48.3%)、看中秋晚会(34.3%)是常见的活动。其他还有:拜访亲朋好友(20.4%)、出门踏秋(18.3%)、登高(14.7%)、参加民俗节庆活动(13.1%)等。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的00后女孩刘语灿,今年中秋节和家人吃了团圆饭,看了中秋晚会。在刘语灿看来,节日的热闹来源于团聚,节日的温情来源于亲人间的沟通与交流。
北京某高校英语专业学生高晨曦中秋佳节在学校度过,但一早收到了来自亲人和朋友的节日祝福,收到了远在家乡的妈妈邮寄的月饼,感受到了家的味道,中午在食堂吃到了可口的饭菜和学校的月饼,和校工阿姨们互相问候,晚上与学生会外联部的同学们一起玩游戏。“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家人共坐一席,但我们共赏一轮明月,抬头望月便是团圆”。
00后王云昊今年中秋节和朋友一起赏月吃月饼、玩剧本杀。“大家过中秋节的热情很高,很多人会把自己的过节方式发到朋友圈,还会互相送月饼、礼物,节日氛围很浓厚”。
调查中,51.4%的受访青年觉得近年来大家过传统节日的热情更高涨了,25.8%的受访青年觉得不是,22.8%的受访青年表示不好说。
高晨曦说,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增强,年轻人爱上了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更为大众喜爱。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黄合水认为,近年来,大家对传统节日的热情更高了,国人面对传统文化时都比之前更加自信了。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每一个国人的自信心空前提高,其溢出效应就是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高晨曦期待,古老习俗澎湃时代浪花,传统节日的仪式感和传播力不断增强,更为大众喜爱。
刘语灿第一次看到“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等故宫文创时,非常惊喜,“这种方式就极大地拉近了传统文化与青年的距离,受到青年的喜爱和接纳”。
“现在很多文创产品,都会融合传统文化的元素。我周围的同学都偏好这类文创,大家觉得这是一种传播文化的很好方式。”王云昊说,希望接下来能看到更多文化与技术相结合的作品。
调查显示,近些年在文化服务方面,61.0%的受访青年感觉到文化产品和服务更丰富、更便捷,56.4%的受访青年觉得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更加完备,53.2%的受访青年感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50.8%的受访者觉得旅游文化品质持续提升,46.9%的受访者感到服务供给模式更多元化,33.6%的受访者觉得新科技手段应用更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