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  >>  青·研究 >> 正文

超八成受访者感觉体育“饭圈化”现象变严重了

发稿时间:2023-12-19 14:55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孙山 吴欣宇

  62.5%受访者呼吁斩断“偷拍”“贩卖隐私信息”等灰色利益链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山 见习记者 吴欣宇

  跟踪代拍,甚至非法入侵运动员房间;一旦“爱豆”的表现没有达到预期,就质疑必有“黑幕”,拉踩队友、对手……近来,一些“饭圈”中的非理性行为频频发生在体育领域,让体育“饭圈化”现象备受关注。

  本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3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4%的受访者感觉近来体育“饭圈化”现象变严重了,68.3%的受访者认为体育“饭圈化”会让体育爱好者理性文明的表达空间被压缩。

  受访者中,男性占41.5%,女性占58.5%。00后占21.3%,90后占41.9%,80后占30.9%,70后占4.8%,60后占1.1%。

  现场看比赛像在参加演唱会?

  在兰州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程雨(化名)平时很喜欢看体育赛事,经常跟家人一起去现场看比赛,很享受在现场为运动员加油助威的氛围。不过近来,在去现场观看一些比赛时,程雨总感觉像在参加明星的演唱会——现场会看到很多应援的横幅和手幅,在一些大型比赛现场还会有不同的区域,要求穿着专门的“应援色”,“有人想领某个运动员的手幅,但被告知要关注这个球员但不能关注他的对手,这些都很像娱乐圈中的应援,甚至还有‘拉踩’行为。”

  程雨还发现,在观赛的人群中,有些人并不太关注运动员的表现,反而对运动员的星座、家庭情况了如指掌。“我还在社交平台看到,有些人会在运动员住的酒店打地铺,运动员出来后就疯狂地叫喊,还有些类似‘私生粉’的人紧跟在运动员身边。”

  调查中,82.4%的受访者感觉近来体育“饭圈化”现象变严重了。

  来自四川的18岁学生陶灵感觉最近几年,体育领域出现了围堵酒店、疯狂接机、跟拍等现象,甚至在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些言语攻击的行为,影响了运动员的训练也影响了公共秩序,“在观赛过程中包括在直播间里,不关注运动员的表现、技术动作等,而是过度讨论运动员的私生活、嗑‘CP’”。

  “我希望能专注地看比赛,也希望运动员发挥出好状态,而不是被‘饭圈’行为影响。”陶灵认为,体育“饭圈化”会让竞技体育变得不纯粹,如果青少年在体育领域过度追星,模仿“饭圈”行为,沉浸在接机、买周边中,也会对他们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不好的影响。

  今年27岁的何君(化名)从事教育工作,她认为大家对运动员的关注,可以为运动项目带来推广、带动作用,有助于发挥体育产业的商业价值,但是,“饭圈”乱象蔓延到体育领域,会给运动员本人造成困扰和影响,也会让热爱体育的人产生反感。“原来大家可以在一个相对比较和谐的氛围中聊天,哪怕大家喜欢的是赛场上的对手,也可以平和地讨论技术动作,但当‘饭圈化’现象严重后,在网络中进行比赛复盘交流时,会出现‘互撕’的言论,导致体育爱好者不敢发声表达了”。

  另外,何君认为受到“饭圈化”的影响,还会出现炒票价现象。他感觉,近些年一些热门比赛的票价水涨船高,背后可能是有些人利用大家喜欢运动员想观看比赛的心理,把票价炒高。

  吴健强是一名体育“发烧友”,平时非常关注足球、乒乓球等项目。他认为在竞技体育中,成绩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是锦上添花。运动员承担着为国争光的使命,“饭圈”乱象会给运动员的成绩造成负面影响。“运动员不像娱乐明星,他们的训练比赛都比较有规律并且得百分百投入,跟踪、跟拍这些现象会影响运动员正常的生活和比赛。之前也有不少运动员对这些行为表达过不满。而且一些‘拉踩’干扰比赛公平的言论,长期下来也容易对运动员造成困扰,不利于他们客观总结比赛。”

  对于体育“饭圈化”的影响,68.3%的受访者认为是体育爱好者理性文明的表达空间被压缩,63.1%的受访者认为会破坏公序良俗,扰乱社会秩序,59.5%的受访者指出竞技体育被披着粉丝外衣的利益链操控,39.3%的受访者表示会影响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

  理智追星 保持观众席与赛场的距离

  “在现场观看比赛,为喜欢的运动员加油助威很正常,但要尊重其他运动员,也要文明观赛。”程雨觉得,作为个体要理性追星,应该跟运动员保持一定的“赛场上下的距离”,要想清楚自己喜欢一个运动员究竟喜欢的是什么,把对运动员的喜爱转化为对他的支持,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应援。“运动员训练、参赛,一路走来经历的创伤、吃的苦,很多是我们想象不了的,应该把关注点放在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上”。

  何君认为,要让更多人关注运动项目,宣传运动员正面积极的行为,同时做一些运动的科普,让更多人看懂比赛。“对于像造谣、诽谤、私生等越界的行为,要加强监管和惩处”。

  遏制体育“饭圈化”乱象,吴健强认为,一是要切断灰色链条,规范“粉头”管理,引导粉丝理性追星,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告诉粉丝过度追星反而会影响、打扰自己喜欢的运动员,三是相关网络平台要加强对内容的审核管理,对“拉踩”“无脑黑”等言论采取限流等措施,引导粉丝注意言行。

  遏制体育“饭圈化”乱象, 62.5%的受访者认为要斩断“偷拍”“贩卖隐私信息”等灰色利益链条,54.1%的受访者建议注重对运动员精神风貌的宣传报道,53.0%的受访者建议加强对粉丝组织团体的引导。其他建议还有:网络平台及时清除“饭圈化”言论(49.3%),加大监管、严惩违法违规行为(48.6%),引导运动员理性看待外界言论(36.3%)和粉丝加强行为约束,保持理智(26.1%)等。

  云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院院长王宗平表示,从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角度来看,需要有更多关注体育、爱好体育的人,同时也要有更多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但目前从全民健身的参与度和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角度来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追星的群体中,有不少是还在上学的青少年,他们的价值观还在形成中,因此非常需要加强引导,发挥运动员榜样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而不是被流量引导。当出现一些质疑裁判或影响比赛公平的声音时,专业人士要第一时间澄清事实,科普比赛规则,对于观众来说,也要保持同理心,理性看待比赛的输赢,同时媒体也要做好舆论引导。

  “保持观众席和球场的距离。”何君觉得,喜欢一个运动员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在赛场上的魅力,运动员在赛场上敢拼敢闯、不到最后一刻不放弃的精神,是非常容易打动人、鼓舞人的。“有时候我觉得,即便比赛有一些遗憾,也可以带给人一些感动和思考。另外,还可以把竞技体育项目扩展到日常生活中,通过关注某个运动员,带动自己参与这项运动,也许自己的生活、性格也会因此产生积极的改变。”

责任编辑:朱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