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  >>  青·研究 >> 正文

青年调查:95.1%受访者感受到了“公园20分钟效应”

发稿时间:2025-04-11 09:44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王品芝 李斯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品芝

  实习生 李斯宇

  近日气温回暖,各色花卉纷纷绽放,与家人朋友逛公园,成了不少人春天的一件大事。最近你逛公园了吗?你觉得公园有哪些功能?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4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7.4%的受访者认为公园提供了自然疗愈空间。64.8%的受访者期待公园增添智慧设施,64.3%的受访者期待增设更多儿童友好的活动空间。

  “公园显示出一个城市的温度”

  中国人民大学大三学生郭瑞琪觉得,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中,公园提供了一片难得的自然环境。“它是一个让人回归本初的空间,能帮助人们感受生命的美好,在这里你能更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在舒展,能更清晰地感受心跳、呼吸。”

  调查中,67.4%的受访者认为公园提供了自然疗愈空间,56.8%的受访者认为公园可以改造闲置区域,优化城市空间利用,54.6%的受访者觉得公园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和其他空间相比,公园里的节奏比较慢,人们进入公园后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尽可能地融入自然环境和氛围中。”郭瑞琪觉得公园是城市生活的一个减速带。“公园也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不同年龄、背景的人都能在这里活动,老人锻炼、小孩游玩、自然爱好者观察自然,能形成一种‘多元共存’的场景,显示出一个城市的温度。”

  00后宋君菀觉得公园能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在高楼林立里保留一个有花有草有水的自然空间很有意义。公园还能提供社交空间,以前老人们没事就喜欢来公园坐坐,现在年轻人也很爱逛公园,在公园里能结识一些伙伴。

  此外,48.7%的受访者认为公园能够促进社交,打破隔阂,31.9%的受访者认为公园作为地标承载了城市文化,29.4%的受访者觉得公园作为居民活动场所,承载了城市的烟火气。

  “在室内待久了会觉得精神头不足,去公园待一会儿就像‘重启’了一样。天气好的时候我会去公园静坐,听鸟鸣、观察植物。”郭瑞琪觉得在公园待一会儿就能放松身心。

  调查中,95.1%的受访者感受到了“公园20分钟效应”,即在公园短暂停留可放松身心。

  “我有一段时间学习压力比较大,后来朋友约我去公园转一转,看到人们在散步、拍照,草坪上有人在玩飞盘、野餐,还有老人在打太极、吹拉弹唱,我重新找到了跟外界的连接,找到了对生活的热情。”宋君菀说,公园远离了车水马龙,周围只有鸟鸣、花香和自然景观,可以让人忘记各种琐事,而且在公园里的人也都比较松弛,一进入公园就感觉像换了一个环境,心情也平和了。

  64.3%受访者期待公园增设更多儿童友好的活动空间

  “常去的公园多了一个儿童滑梯和攀爬设施,对低幼儿童很友好,孩子在公园待的时间更长了。”90后家长宋宇希望公园多一些儿童友好的活动空间,“一方面要有运动锻炼设施,另一方面希望有自然科普教育功能。我在网上看到有的公园有大型旋转积木拼搭设施,拼好后是一只大恐龙或其他珍稀动物,孩子们在玩耍中就获得了科学知识,希望身边的公园里能多一些这类设施”。

  你期待未来公园增加哪些功能或服务?调查中,64.8%的受访者希望增添智慧设施,如Wi-Fi、智能导览屏等,64.3%的受访者希望增设更多儿童友好的运动和活动空间,57.7%的受访者希望增加夜间照明和安全设施,53.1%的受访者希望举办更多文化创意活动,34.4%的受访者希望建设个性化主题园区。

  “许多公园增设了物种科普标识,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获取详细信息,这对自然爱好者很有帮助。”郭瑞琪觉得逛公园的体验在优化,希望未来能增加更多有趣的自然教育类活动,比如夜间昆虫观察等,也可以引入一些智慧设施,比如实时显示花期、鸟类活动区域的电子屏,进一步提升互动性和实用性,“但不要破坏原本的自然生态”。

  宋君菀希望公园里有一些比较特色的打卡点,“我家附近的公园有一片湖,湖边有一道长廊,天气好的时候拍照很出片”。

  受访者中,男性占40.8%,女性占59.2%。00后占13.3%,90后占46.3%,80后占30.6%,70后占8.7%,60后占1.1%。

责任编辑:梁文艳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