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园春
当下正值求职季。尽管近些年,我国出台了一些政策规范企业招聘行为,但隐性歧视、以“性格测试”为由筛选求职者等新型歧视现象依然存在。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33名应届毕业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4.9%的受访应届生表示求职中遇到过歧视,且受访者院校水平更低或学历更低,遭遇歧视的比例相对更高。65.4%的受访应届生坦言遭遇就业歧视会导致自信心、自尊心受挫。
64.9%受访应届生表示遇到过就业歧视,第一学历歧视问题最普遍
周晴是北京一所985院校的2024届硕士毕业生,本科就读于二线城市的一所普通院校。周晴本以为,名校研究生学历可以让自己求职更加顺利,但现实是她投递了许多简历都没能进入笔试环节,“偶尔一两次可能说明不了什么,可落选的次数多了,难免会心生困惑”。周晴和几个有相似经历的同学分析,第一学历不是名校可能是他们被刷的主要原因。
调查中,64.9%的受访应届生表示在求职中遇到过歧视。进一步分析显示,受访应届生学历越低,遇到就业歧视的比例越高,其中专科生的比例为73.2%,本科生为65.7%,硕士研究生为50.3%,博士研究生为28.6%;在不同院校中,69.9%的高职(高专)院校受访毕业生表示遇到过就业歧视,比例最高,其次是非双一流高校的受访毕业生(66.4%)。
数据显示,第一学历歧视是受访应届毕业生遇到最多的就业歧视问题,获选率为52.1%。
黄柳是杭州一所职业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她感觉自己和身边同学在求职中遇到最多的是学历歧视问题。“有的招聘岗位会直接把学历限制在本科以上,还有的虽没限制学历但最终录取的是学历更高的候选人。”
调查显示,遭遇学历水平方面的歧视(43.4%)也比较普遍,获选率排在第二位。
楚甜是成都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25届毕业生。身为工科女生,楚甜感到性别歧视是她求职中的主要苦恼。“经常会被面试官问‘你有没有男朋友’‘目前有结婚的打算吗’‘打算要孩子吗’等方面的问题,而男生的问题就是‘你考虑到某地工作吗’等。”楚甜坦言,除了在面试现场感受到“明晃晃”的性别歧视,自己还遇到了隐性歧视。“曾参加一个知名企业的校园宣讲会,企业的人力资源说公司的女性员工少,所以女性在公司很受优待。当时我们专业很多人都投了简历,男生普遍收到了面试邀请,而女生却绝大部分没有收到。”
调查显示,性别歧视问题位列第三位,获选率为36.1%。
应届毕业生求职中遇到的其他方面的歧视还有:户籍所在地(27.6%)、学校所在城市(27.2%)、容貌颜值(24.8%)、年龄(20.3%)、个人情感状况(16.1%)、普通话水平(14.3%)等。
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当代法治研究院)教授王理万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人才过剩会导致企业用人标准越来越高,有些企业甚至提出一些与岗位核心能力无关的招聘条件。其次,当前惩治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使得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的歧视行为,都难以得到有效处罚。他还指出,虽然大学生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但就业歧视不太容易举证,维权成本也高,很多学生遇到歧视问题只能“换一家试试”。
遭遇就业歧视,65.4%受访应届生坦言自信心自尊心受挫
屡次因学历问题碰壁,黄柳在后续求职中的表现受到影响,求职心态也逐渐发生变化,“如果同事的学历都比我高,我会担心自己做得不如他们好”。
同时,就业歧视问题也让黄柳被迫降低了求职期待,“有时可能连职业规划都不想做了,就想将就找一份工作得了”。黄柳认为,就业歧视会使一些人因偏见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导致人岗错配。她还分析,像女性求职者受到的性别歧视问题,容易使她们错失工作机会,进而加大女性和男性的社会地位差距。
北京一所高校的研一学生刘萱认为,就业歧视会打击毕业生的自信心,进而导致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也会因此退而求其次,到自己不喜欢、不满意的企业和岗位中,陷入职业期望落差。“我们都是奔着理想工作去的,最后却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方面被拒之门外,不甘心又无可奈何。”
她感慨,就业歧视直接导致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变少了,加剧了就业不公平,还可能会加重一些毕业生的焦虑情绪,“加剧社会层面的内卷”。
王理万指出,就业歧视使得毕业生求职的时间成本、试错成本变得更高。同时,求职是大学生迈向社会的第一步,遭遇歧视也会影响他们对于社会公正的认识。对于企业来说,在招聘中设置过多的苛刻要求,会造成社会层面的人力资源浪费,也缩窄了企业自身的选择面。他补充说,在招聘中用一些所谓的硬性标准筛掉原本优秀的人才,导致没能选拔出真正适合的人才,“这对求职者个人、企业、社会来说是‘三输’”。
就业歧视会给毕业生带来哪些问题?数据显示,65.4%的受访应届生坦言自信心自尊心受挫,感到悲观和自我怀疑;59.1%的受访应届生认为可能会焦虑郁闷,出现心理健康问题;55.4%的受访应届生指出会增加就业难度,更难找到适合的工作;42.2%的受访应届生感慨降低职场预期,不敢参与热门岗位的竞争。
参与本次调查的应届毕业生中,专科学历占19.6%,本科学历占67.8%,硕士研究生占11.0%,博士研究生占1.6%。男生占39.6%,女生占60.4%。所在院校为双一流的占29.4%,非双一流的占55.9%,高职(高专)院校的占14.7%。
(包鋆丽对此文亦有贡献,楚甜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