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志伟
网上看着房子挺好,实地看房时却发现“货不对板”;约定好到期退还租房押金,却遭遇“莫名扣款”、退款难……租房这件事,让不少人感到闹心,如何避免踩“坑”?9月15日,《住房租赁条例》正式施行,租房遇到虚假房源、霸王条款、押金退还难等问题将有法可依。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发布的一项有1002名受访者参与的调查显示,71.8%的受访者在租房上踩过“坑”,67.7%的受访者认为《住房租赁条例》施行会提升租房的安全感。
租房要特别注意哪些“坑”
北京的95后李迪曾遇到过租房押金被克扣的情况。去年租房合同到期后,他不准备续租,退房后,房东以未上门验房为由拖延退还租房押金,后来经过几天催促,房东才同意退还押金,但后来又以墙面有破损为由扣除了一小部分押金。“当时已经换了新房子,不想再和对方纠缠,就认栽了。”
调查显示,71.8%的受访者表示在租房上踩过“坑”。
今年研究生毕业的00后杨敏找到了一份在杭州的工作,在正式入职前,她便到杭州找房子了,由于刚毕业缺少社会经验,她特意找了位朋友帮忙一起看房,但还是差点踩“坑”了。杨敏介绍,在中介带着看了几套房后,她看中了一间公寓房,于是准备签约,但在看合同时,却发现合同中有一笔服务费,费用是半个月的房租。“在看房前,我就跟中介问了有无中介费、服务费的问题,在得到‘除了水电燃气费用外无其他费用’后,才跟着对方去看房,结果签合同时对方却不认账了。我觉得对方很不真诚,就放弃签约了。”
在租房上要特别注意哪些“坑”?调查显示,56.8%的受访者认为是押金克扣、退还难,52.7%的受访者认为要注意中介/平台乱收费、服务费不透明问题,45.5%的受访者认为是家电、房屋损坏维修责任推诿。
在南京工作的陈易租房住有六七年了,他觉得维修费用是个隐形的问题。由于房东年纪大了,陈易遇到维修的问题,比如换灯泡、给空调加氟利昂等事情,一般不会找对方。但有一次热水器坏了,算是个大件的家电,他联系房东更换时,对方却不愿意承担费用。“我觉得这很不合理,热水器已经用了很多年,属于自然损耗,不应该让租客承担更换费用。后来和对方协商了许久,才同意各出一半。”陈易表示,在租房前要看清楚合同里房东和租户各自承担的责任,对于没有规定的内容,要敢于提出来,协商后添加到合同中,避免后续可能的麻烦。
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存在的“坑”还有:房屋安全隐患,如“串串房”等(43.2%),租房合同存在霸王条款(41.5%),虚假房源信息(35.7%),水电燃气等费用计价不透明(27.0%),中介资质不明,存在跑路风险(25.5%),随意涨租或提前解约(19.2%)。
《住房租赁条例》施行,67.7%受访者认为会提升租房安全感
今年9月15日,《住房租赁条例》正式施行,其中对虚假房源、霸王条款、押金退还等问题作出明确要求。
“《住房租赁条例》的出台施行填补了我国租赁住房市场在国家级行政法规层面的法律空白,标志着我国住房租赁市场从原来的粗放发展迈向法治化、规范化阶段。”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虞晓芬指出,我国租房市场规模庞大,但此前由于各种原因乱象频发,侵害了承租人的合法权益,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此次《住房租赁条例》出台实施,从房屋安全保障、资金监管、纠纷解决等多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实现了相对完整的闭环治理。
调查显示,《住房租赁条例》的出台实施,67.7%受访者认为会提升租房安全感,但也有21.7%的受访者坦言要看后续落实情况。
“相关租房法律法规出台,对租房者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租房时能更安心。”陈易关注到了新规的实施,也注意到新规对租房者看房、租住以及退租全过程的权益进行了保障,起到了为租户“排雷”的作用。
“之前在租房时遇到权益受损的情况,想要维权比较困难。一方面是不知道如何维权,遇到此类问题该找哪些部门,另一方面是担心维权的流程繁琐、时间长,让人望而却步。”李迪期待《条例》施行后,能进一步简化维权流程,降低租户的维权成本,让更多人切实感受到新规带来的变化。
针对可能存在的租房纠纷,虞晓芬表示,此次《住房租赁条例》构建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纠纷化解体系,明确承租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进行维权。“在《条例》施行后,相信各地政府会进一步细化落实,或出台地方的管理条例,建立起由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牵头、多部门配合的责任主体,有效化解租房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中,男性占42.8%,女性占57.2%。00后占10.3%,95后占29.6%,90后占44.1%,85后占12.4%,其他占3.6%。来自一线城市的占43.1%,二线城市的占37.5%,三四线城市的占16.4%,县城或城镇的占2.7%,农村的占0.3%。(应受访者要求,杨敏、陈易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