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品芝
近来,不少年轻人精心布置工位,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寻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3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2.4%的受访者认为改造工位是对生活方式的一种探索和尝试,51.6%的受访者觉得满足了年轻人对于个性和自我的追求。此外,大家还期待劳逸结合的工作节奏(54.1%)、理解包容(50.4%)的工作环境。
调查中,90.4%的受访者是职场人。

“我想把工位弄得更有生活气息。”上海的90后乔琳在自己工位旁的架子上,放了同事送的绿植,她喜欢喝咖啡,还把手冲套装、咖啡豆等摆在架子上。此外,乔琳还用外卖贴纸装点了工位前的墙面。“加班时,看到工位上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会觉得这是生活的痕迹。”
乔琳觉得,用生活用品装饰工位,会提高工作的幸福感。“我的领导、同事,也会把外卖贴纸贴在我的工位上,现在我们会一起点外卖或下午茶,有好看的纸箱或外卖袋子,同事会主动拿给我让我存起来。这也为同事之间互动提供了契机,还挺有意思。”
对于职场青年改造工位的现象,62.4%的受访者认为是对生活方式的一种探索和尝试,51.6%的受访者觉得满足了年轻人对于个性和自我的追求,51.1%的受访者认为能对工作、生活产生积极作用,46.0%的受访者归因于其形式有趣,抓人眼球,15.4%的受访者认为是受社交媒体影响,跟风因素居多。
在北京一家私企从事财务工作的80后李小虎觉得,改造工位的走红,一方面是大家想把工位打造得更舒服一些,以缓解工作压力,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更具个性化的空间增强归属感,“放眼望去,这是我的工位,是属于我的地方”。
调查中,83.2%的受访者支持年轻人改造工位这一个性化表达。
“年轻人改造工位也是一种个性化表达方式。”李小虎很喜欢参观同事改造后的工位,从中发现一些比较好玩、好用的办公室收纳用品,也能借此了解同事的爱好,发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如果有人愿意花心思改造自己的工位,我会觉得这个人比较热爱生活。”
“我遇到过一些实习生,虽然只实习三个月,但也会把自己的工位打扮得很精致,这说明年轻人更注重生活了。”乔琳说。
“有时工作中会遇到一些比较棘手或比较繁琐的事情,当困在难题里时,如果看到周围都是统一的格子间,会觉得没有生机。”李小虎觉得,如果每个人都改造一下自己的工位,办公氛围会更加轻松活泼。
调查中,大家还期待劳逸结合的工作节奏(54.1%)、理解包容的工作环境(50.4%),其他还有:彰显个性(42.7%)、直接高效(42.2%)、团结协作(39.9%)、人际关系舒畅(34.2%)、工作流程优化(15.9%)等。
“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带小床的工位挺可爱的,自己的空间会大很多,我们现在的工位是所有人的桌子连在一起的。”李小虎希望能有大一些的办公空间,放更多自己的东西。
“我打心底里希望跟同事成为朋友,因为工作后每天相处最多的人就是同事。”乔琳希望同事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工作环境更加包容,“人际关系舒畅了,工作也会更有效率”。
受访者中,男性占46.7%,女性占53.3%。00后占14.8%,90后占50.9%,80后占28.8%,70后占4.6%,60后占0.9%。
(覃缨淇对此文亦有贡献,李小虎、乔琳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