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一君在帮助乘客解决换乘问题。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嘉硕/摄
春运是一条回家的路、团聚的路,也是“流动中国”的时代图景。一抹“中国红”穿山越岭,连接家乡与远方,以风驰电掣的速度,承载着无数人的归家之旅,这便是被誉为“中国名片”的复兴号高铁。
而我,作为值乘南昌西至北京西的G892次复兴号高铁列车长,有幸在这流动的风景线上,守护旅客的温馨旅程。
我的工作日常,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车窗开始。G892次列车7:20开车,我们5:00就要起床,6:00到单位做出乘准备,在值班室点名,布置当趟重点工作,6:30上站台。在列车正式启程前,我需要确保一切准备就绪:从车厢的整洁度到安全设备的检查,从跟司机的车机联控通话试验到餐吧售卖的食品准备……每一项细节都不容忽视。复兴号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大大减轻了我的工作负担,但那份对安全的执着与对服务的追求,却从未因此减轻半分。
旅客陆续上车,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期待与兴奋。
有重点旅客上车,我会将我们列车上独有的“五色识别牌”挂在旅客座位的衣帽钩上。识别牌由红色、黄色、蓝色、绿色、橘色组成,分别对应“老幼病残孕”5类重点旅客。挂上后,我只要看一眼,就能快速掌握车厢重点旅客分布情况。通过加强车厢巡视频次,确保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无论是饮水、用餐还是如厕,重点旅客都能得到及时的协助。我这看似简单的服务工作,却极为耗体力,一天走下来能有两万多步。
大年初二,G892次列车在南昌站上来了一位吸着氧气的老人。同行人告诉我,他们是去北京看病的。开车后,我和周边旅客一一打好招呼,请大家保持安静,让老人家尽可能有一个舒适的环境。6个小时的旅程中,我多次走到老人身边,查看老人情况。为了让老人能够顺利出站并尽快接受医疗救治,我提前联系了车站安排绿色通道。列车停稳后,医院的救护担架已经等候在站台上,为老人的出站提供便利。老人在下车时,努力抬起手向我致谢。
当然,作为复兴号的列车长,我的职责远不止于此。在列车疾驰的过程中,我需要时刻关注列车的运行状态,确保一切平稳有序。还得负责服务信息的精准传达,从语音播报到显示屏文字,每一句提示都需准确无误。同时,必须细心关注车厢环境卫生、车内温度、广播音量,检查水箱的使用状态,卫生间播放器运行是否正常……
此外,我还承担起了文化传播的角色。复兴号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展示中国文化的窗口。春运期间,列车上小朋友增多后,我便化身为红色故事的讲解员,向他们讲述南昌起义的英勇与壮烈,讲述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庄严与历史,让红色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看到他们听得津津有味,眼中闪着光时,我深知,这份工作的意义远超出了岗位本身。
今年除夕这晚我正好休班,与家人共度了难得的团圆时刻。回想起过去几年的春节,我一直都是年夜饭的缺席者。家里的年夜饭也因为我提前一天吃,吃完后我再匆匆离家。铁路人的春节团圆总有时差,但这份时差却让我更加珍惜与家人的每一次相聚时光。他们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后盾。早出晚归,节假日比平常更忙的乘务工作,反而让我与家人变得更加亲密。每天,我总要抽出几分钟的时间给家里打个视频电话,看看4岁的女儿今天干了些啥,问问爸妈的身体怎么样。屏幕里,女儿的笑脸驱散了我所有的疲惫,她会兴奋地向我展示她的画和玩具;老人也总是说家里一切都好,让我安心工作。
班组的两个乘务员杜晓丽、文子豪家都是外地的,每次出乘前,爸妈总是会炒几个菜,让我带上车和同事们一块吃,还说我作为大姐姐,一定要多关心那些家在异地的同事。
虽然乘务工作琐碎又忙碌,可只要想到我的工作是让更多的人能够平安顺利地与家人团聚,心里就会暖暖的。我想,我会一直守护着列车,守护每一份美好,传递每一份温暖,让爱与责任随着复兴号一同前行,直至远方。
(作者系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昌客运段列车长 | 中青BaoBao站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