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船长梦”,李昌华已随巨型货轮航行超过6万海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近3圈。这个00后女船员专业又阳光,颠覆很多人对航海业的认知。受访者供图
“欢迎收看00后高能量女船员海上工作的一天!”“海员在船上每天都吃什么?”“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高雄港以前叫‘打狗港’?”在中联航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联航运”)短视频账号“中联船说”发布的视频中,见习三副李昌华定期作为出镜代表,自信大方地向观众展示船员生活,科普航运知识。
凌晨3点30分,夜幕深沉,“中联马尼拉”轮巨大的身影在港口灯光中显现。这艘船从深圳蛇口出发,运送近2100标箱的电商货物前往美国洛杉矶WBCT码头。视频中,李昌华已穿戴整齐,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检查缆绳、安全网,查看潮汐表,记录数据……这个年轻女孩的身影在甲板上从容穿梭,用Vlog的形式展现自己的日常工作。
先后在“中联青岛”轮红海干线、“中联厦门”轮两岸航线(大陆-台湾)以及如今的“中联马尼拉”轮跨太平洋美线上工作,24岁的李昌华已随船航行超过6万海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近3圈,并用镜头记录了多彩的航海生活。
今年6月25日“世界海员日”当天,李昌华还出现在央视《新闻直播间》中,向全国观众分享了一名00后女船员的航行值班日常。
系列视频也引发了广泛关注。“中联船说”账号自今年5月1日开通以来,视频累计浏览量近400万,收获点赞超5万次。有网友评价:“女船员专业又阳光,颠覆我对航海业的认知!”
“我要真正驾驭巨轮,而非在陆地遥望大海”
一次偶然刷视频关注到专注航海领域的科普创作者、上海海事大学教师白响恩,让李昌华看到了生命中的一束光。
这位大学教授也是中国首位穿越北冰洋的女航海驾驶员,她积极推动女性航海教育,鼓励更多女性勇敢追梦。“白船长打破了大众对女性船员的偏见,让我知道女性也能当船长。”
2022年的夏天,李昌华从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航海技术专业毕业。她所在的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每年毕业生约450人,女生占比仅5%左右,且主要从事船员培训、招募、管理、船舶调度等岸上工作。
航运业招聘会上,为女性提供的船员岗位寥寥无几。多数公司建议这个手握大把证书的优秀姑娘转任岸上文职,但怀揣“船长梦”的李昌华不甘心待在岸边,为此经历了近一年的待业。“我要真正驾驭巨轮,而非在陆地遥望大海。”
其间,李昌华坚持复习专业知识,苦学航海英语,坚信“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考取海船船员适任证书前夕,各科老师自发组成辅导梯队攻坚难点,班主任李冰甚至自掏腰包请备考学生聚餐减压。提起备考的时光,李昌华内心满是暖意。
在学校船舶管理课教师袁富春的推荐下,2023年6月,李昌华进入中联航运,正式开启航海生涯,成为公司培养的首批女船员之一。公司为有潜力的船员开放“岸基+航海”双通道培养路径,提供轮岗学习与培训。
“学校教的,在船上全用上了。”李昌华说。读书时接触到的仿真驾驶台、全任务轮机模拟器等与船舶中的相关设备高度一致,使她在一些工作任务中显得游刃有余。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武蕾介绍,学院为学生提供的“三明治”培养模式“重实效、管长远”:24个月模块化学习筑牢根基,8个月实船跟岗在鑫裕盛产业学院的船舶上淬炼技能,4个月考前强化对标国际适任标准。
学校请回来分享的校友——2018级卓越海员班丁林娜的故事,则让李昌华看到了榜样的力量。由于在工作中表现出色,丁林娜斩获2023郑和航海风云榜“杰出海员”称号,当时23岁的她是获奖者中最年轻的一位。颁奖词写道:“她用扳手拧出了中国海员的巾帼力量。”
“由于男女体力差异,老师傅们总说海上的活儿不适合姑娘家,但我相信辽阔的海洋从不会拒绝一颗渴望探索的心。”返校的交流中,丁林娜坦承也曾遇到过偏见,她选择“用扳手说话”。
作为船舶三管轮,丁林娜负责空压机、分油机等关键设备维护。“当遇到需要体力的任务时,借助工具和同事协作,男女力量差异完全能克服。”
“大海上的落日晚霞可以抵御一切单调”
目前,李昌华服务于“中联马尼拉”轮,该船舶配备20余名船员,包括两名女性船员,每次航行都要达到半年以上。
“中联厦门”轮一度月均靠泊20个港口,高强度的工作对李昌华的体力和心态都是严峻考验。船员遇到大风浪天气也会晕船呕吐,她分享道:“经验老到的船员会给我很多有用的工作建议,比如晕船时生吃柠檬,少吃油腻或流质食物。”
空余时间边听歌边学习航海英语,船舶靠港时收到公司的零食投喂……长期生活在船上,李昌华并不觉得枯燥,而是细数着航海生活的“小美好”——“船员生活无须通勤、远离复杂人际关系,我很喜欢自由的航海生活和友好的工作氛围。”
闲暇之余,李昌华乐于在朋友圈分享航海生活的独特景致:壮丽的落日晚霞、翻涌不息的海浪,以及船舶靠岸时领略的异国风光。
船上的生活设施完善,配备了健身房、乒乓球台等娱乐场所,李昌华还会定期与同事们组织包饺子、煮火锅等团建活动。
尤其当夕阳西下,李昌华常常驻足甲板,凝望那海天之间无遮无拦的落日景象——硕大的火球缓缓沉入海平线,将辽阔无垠的天空与海面浸染成一片浓烈的金红,海水的波纹也仿佛熔化的金属般流淌着光芒,置身浩渺汪洋的中心,目睹纯粹的天地大美,内心涌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自由感。
而当船舶靠岸,踏上异国的土地时,她总会拨通家人亲友的电话,分享沿途见识的独特美景,并精心挑选当地的特产。“这份工作,简直如同随船周游世界!”
这个活泼的女孩在“中联船说”推出的小视频更成为公众了解船舶行业的一个窗口。
高考前后,不少考生及其家长咨询航海相关专业就业前景。李昌华现身说法,给出建议:“选择航海技术专业需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持续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意识,同时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支撑。”
也有质疑的声音:女性体力真能胜任船上的相关工作?更有网友断言:“年轻姑娘受不了跑船的苦,迟早要下船的。”李昌华选择用超过6万海里航行的事实回应。
李昌华开朗活泼的性格也深受其他船员喜爱——聚餐时擀面包饺子“一条龙”,真心话大冒险输了脸上挂满白条。“有她在总能听到笑声。”轮机长马楠曾和李昌华共事8个月,对她印象深刻,“在船上久了易沉闷,遇到她这样的乐天派是团队的幸运。”
过年聚餐,李昌华建议船长给大家表演拉马头琴,她在旁边哼歌伴奏,周围的船员纷纷鼓掌欢呼。马楠很佩服这个小姑娘的勇气:“要是我估计怕丢脸不会上去,但是年轻人哼错了忘词也不怕。”
“职业的成长没有边界”
在熟练掌握设备操作后,日复一日的船舶工作也曾让李昌华感到职业轨迹的迷失。
船长吴玉成察觉到了她的状态。借着闲聊,他考问李昌华:“船上救生圈分布在哪里?灭火器备用数量是多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现场考核,作为“三副实习生”的李昌华一时语塞,她发现自己对船舶消防救生体系所知甚少。
吴玉成语重心长地告诫:“实习生如果只满足于完成本职工作,将难以晋升。你需要提前学习三副的业务;担任三副后,就要钻研二副的技能,这样才能获得晋升的机会。”
此后,每登上一艘新船,李昌华就会对照图纸跑遍全船每个角落,实地核验所有消防设备的位置。她在周报中写道:“吴船长教会我最重要的一点是,职业成长没有边界,人必须学会主动学习。”
跟随大副学习排放污水,向水手长请教制作撇缆头,向航线经理咨询专业问题……李昌华抓住一切机会学习。
航行过程中,李昌华对各种操作更熟练了,与同事沟通也更专业。在这个00后女生看来,更重要的是“和船上的‘家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船长吴玉成眼里,李昌华勤奋好学,一有时间就向同事请教,从不推诿抱怨脏活累活,是船上的“小太阳”。
公司对船员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涵盖工作计划留痕、危险品与冷藏箱定时检查、定期培训及应急演习考核等规范。这种高标准的管理环境反而激发了李昌华的进取心:“从三副晋升至船长需经历三副、二副、大副、船长四个职级,整个过程通常需要10年左右的实践积累。我要成为中联航运的船长!”
目前,她已系统掌握三副的四大核心职责:航行值班、消防设备养护管理、协助办理船舶进出口报关手续,以及组织船员培训。尽管仍处于实习阶段,她还主动学习了大副的文书工作流程。
看着驾驶台张贴的世界地图,这个00后姑娘的指尖划过太平洋航线,目光坚定:“希望未来我能成为船长,驾驶中国建造的船舶,将更多‘中国制造’的货物送往全世界。”
朱佳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25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