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将至,河北省邯郸市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推出了“红色剧目演出季”,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陵园工作人员近年来创作的《左权将军》《牺牲与理想》等剧目上演,抗日名将左权的事迹深深感染着每位观众。
如今,左权将军的忠骨就长眠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间。在左权墓东面的石碑刻有朱德《吊左权同志》的诗句:“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左权,原名左纪权,字孳麟,号叔仁,1905年出生于湖南醴陵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心怀报国之志的他,在进步思想的熏陶下,早早便投身革命。1923年12月,18岁的左权离别家乡,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军校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军事知识,积极参与革命活动,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左权在军事领域展现出卓越的作战指挥才能。他先后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系统掌握了军事理论。回国后,在中央苏区担任重要职务,参与指挥了多次战役。在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中,他足智多谋,屡建战功。1934年10月,左权参加长征,作为红一军团参谋长,他参与指挥了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著名战斗,为红军长征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左权出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参谋长,后兼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他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扩大抗日武装,创建抗日根据地。1940年8月,他在华北协助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起大规模的交通破袭战——“百团大战”,歼日伪军近4万人,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1941年11月,左权指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抗击日军第三十六师团一部的疯狂袭击,保卫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历经八个昼夜,以较小的代价歼敌千余人,被中央军委称赞为反“扫荡”的“模范战斗”。
1942年5月,日军纠集三万兵力,对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发动空前残酷的大“扫荡”。在山西辽县麻田附近,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面对敌人的包围和猛烈攻击,他一边鼓舞士气,一边迅速组织突围。5月25日,在十字岭战斗中,为了保护战友和机关人员,左权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在一线指挥。在队伍冲向敌军最后一道封锁线时,一发炮弹落在左权身边,他高喊着让大家卧倒,却不幸被弹片击中头部,壮烈牺牲,年仅37岁,他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
“左权将军自1930年留学回国,整整12年,没有一日离开过人民军队;在参加抗战5年中,没有一日离开过战场前线——他在炮火与硝烟中度过了一生,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讲解员郑博宇介绍,1949年人民解放军南下解放全中国时,朱德下令所有进湖南的部队都要绕道醴陵,向左权的母亲致敬。这个时候,英雄的母亲才知道她最挂念的儿子已经牺牲了7年。她请人代笔撰文悼念儿子:“吾儿抗日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志男儿。现已得着民主解放成功,牺牲一身,有何足惜,吾儿有知,地下瞑目矣!”
为纪念左权,八路军于1942年9月18日将辽县更名为左权县,并将辽县独立营改名为“左权独立营”。左权独立营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屡立战功。历经多次编制调整和移防,部队始终保留“左权独立营”称号并延续至今,其战旗于2019年国庆阅兵中作为荣誉战旗接受检阅。
今年是左权将军诞辰120周年。如今,左权独立营的新兵入营后,听到的第一个名字就是左权,走过的第一条路就叫左权路,上的第一堂课就在左权讲堂……80多年过去,左权独立营历经风雨,至今书写着不朽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