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  >>  青年榜样说 >> 正文

“武林将军”窦来庚:赤胆豪情保家国

发稿时间:2025-08-04 09:54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邢婷 任瑞铭

  “试问抗日哪一个?临朐英烈窦来庚。”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文化局退休干部冯益汉谈起窦来庚的生平,言语间满是崇敬之情。在他看来,窦来庚在日寇侵华之际保家卫国,展现出属于“武林中人”的赤胆豪情。

  冯益汉研究窦来庚生平至今已有41年。从1984年开始,他沿着窦来庚的抗战足迹走访,穿梭于大量文史资料之间,于1998年完成57万字的初稿,2013年出版《武林英烈窦来庚》一书。在他的笔下,一位赤胆忠心、豪情万丈的“武林将军”形象渐渐清晰。

  1900年,窦来庚出生于临朐县营子乡窦家洼村,自幼尚武。14岁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临朐师范讲习所,19岁考入济南一中,当年转入山东省武术传习所学习。毕业后,他先后在临朐县高等小学、江苏省立第九师范担任国术教员,不久到南京中央保健司任职。其间,在全国武术考试中夺得特优第一名。

  冯益汉说,窦来庚看重“家国大义”,在当时的武术界,他是“真正想到组织武装部队去抗日的”。

  七七事变后,窦来庚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司令部警卫武士队队长。同年10月,济南失守,武士队被改编为国民军义勇队,身为队长的窦来庚率领120人来到临朐。此后,他多方筹集装备,扩充队伍。

  1938年1月,日军侵占临朐城。4月12日,在与30多名日军、50多名伪军激战两个多小时后,窦来庚率队收复了临朐城。同年5月24日,在飞机、大炮等精良装备的掩护下,七八百名日军、3000多名伪军大举进犯临朐城,窦来庚率队死守南门。从凌晨到下午3点,冲锋声、硝烟味久久未散,这次激战共击毙日军指挥官1人、日伪军70多人。但因寡不敌众,义勇队被迫突围出城。

  1938年秋,国民军义勇队被改编为山东省保安第十七旅,窦来庚任旅长。

  窦来庚支持“国共合作”“枪口对外”“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主张,同共产党员马保三领导的部队保持联系,曾亲自掩护过中共地下党员任铭剑。

  1942年7月18日,日军调集十几个县的日伪军3000多人包抄十七旅。窦来庚得知消息后,立即在北福山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会上很多人主张避敌主力、暂时转移,但窦来庚力排众议,决心抵抗到底。

  他命令部队坚守阵地,誓与阵地共存亡。7月19日凌晨,战斗打响了,穷凶极恶的日伪军分多路向窦来庚部队大肆进攻,实力悬殊之下,十七旅节节失利。战火一直燃烧到下午4点,十七旅死伤惨重,只剩不足百人,窦来庚亦中弹负伤。他宁死不愿沦为日军的俘虏,慨然自戕,时年42岁。

  1988年,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窦来庚为革命烈士。在冯益汉看来,这位“武林将军”于世事浮沉中坚守信仰信念,“心中有大爱”。

  再度回望烈士往昔,这位八旬老人希望更多年轻人主动去了解、去触摸那段烽火岁月,铭记窦来庚等抗日英烈,像他们一样“坚定信念,满怀信仰,有正义感和家国情怀”。

  如今,窦来庚烈士安眠在临朐县烈士陵园,这片他曾誓死保卫的土地上早已不见硝烟,但永远有一座丰碑挺立在这里,时刻警醒人们:勿忘和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实习生 任瑞铭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8月04日 02版

责任编辑:朱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