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  >>  青年榜样说 >> 正文

传奇将军周建屏:为抗战流尽最后一滴血

发稿时间:2025-08-20 09:43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齐彦文 王丽华 郜茜 樊江涛

  “当年日军先后3次扫荡小觉镇,3次炸毁周建屏烈士墓,但群众又3次将其修复,这体现了军民对周建屏将军深深的敬意和怀念。”近日,在河北省平山革命历史纪念馆,00后讲解员陈诺涵动情地讲述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首任司令员周建屏将军的传奇故事。

  1892年,周建屏出生于云南宣威,原名周宗尧。1909年他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并更名为建屏,立志建立牢固的国防屏障,救国救民。从讲武堂毕业后,周建屏先后参加了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及讨伐陈炯明叛乱的斗争。1926年经周恩来推荐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并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春,经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立下誓言:跟着共产党,誓死志不移。同年,他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

  1929年,周建屏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赣东北,与方志敏等同志一起创建赣东北根据地,成为红十军(后改编为红一方面军第十一军)的创始人之一。1934年他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在艰苦的斗争岁月里,他率领部队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战斗,先后取得了4次反“围剿”的胜利,为赣东北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周建屏担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副旅长。他率部开赴晋东北抗日前线,参加平型关战斗。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率领部队担任主攻任务,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拼杀,重创板垣师团,为平型关大捷立下了赫赫战功。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信心。

  1937年11月,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成立,周建屏任司令员。他和政委刘道生一起,依靠地方组织,改造乡村政权,收编地方武装,动员青年参军。第四军分区的建立引起了日军的恐慌,1938年1月,日军调集日、伪军2000多人合围洪子店。周建屏、刘道生指挥第四军分区部队,协同第115师688团在西凉山设伏,激战一天一夜,消灭日伪军1000多人,取得了根据地建立后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周建屏在第四军分区担任司令员不过半年多时间,但根据地人民都知道他双枪匹马救警卫的故事。有一次,周建屏在一个山村住宿时突然被日军围困,由于哨兵被杀,日军摸到窗前才被发现。周建屏毫无惧色,用两支驳壳枪四面开弓,打得日军无法抬头。他的警卫员在屋外和他交叉掩护,使周建屏突出重围。周建屏在冲出村子后突然发现警卫员被敌人火力压制,没有突围出来。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调转马头,手中的双枪喷射着愤怒的火焰,硬生生地撕开了一条血路,最终他们成功突围,而周建屏的身上,却多了一处伤痕。

  周建屏不仅英勇善战、智勇双全,而且非常善于做政治工作,他非常关心根据地群众生活和经济建设。1937年11月,周建屏在洪子店召开万人群众大会,宣传党的减租减息政策。会后,周建屏和第四军分区的领导及地方政府制定了许多措施,改造乡村政权,选举成立村公所和各级抗日政府机构,以保证全区减租减息工作顺利进行。

  周建屏戎马半生,在战斗中7次负伤。1938年6月13日,这位为革命事业奋斗不息的将军在平山小觉镇溘然长逝,年仅46岁。

  1939年,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把平山县小觉镇改名为建屏镇;1945年10月,又以小觉镇为中心建立建屏县(建屏县于1958年与平山县合并),建屏县成为当时石家庄市第一个用烈士姓名命名的县。

  聂荣臻元帅在回忆录中深情地写道:“……在晋察冀的土地上,尤其令人怀念的是我军优秀指挥员,红军时期就当过军长的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周建屏同志……他在作战中英勇捐躯,效命沙场,永远值得我们纪念!”

  周建屏逝世后,小觉镇和第四军分区的几千军民在小觉镇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并在镇东太行山的山腰里,为其修建了烈士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建屏的遗骨虽已移葬于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但位于平山县的烈士墓至今仍被精心保护。整个烈士墓依山势而建,南傍山,其余三面为石崖,槐柏苍翠,简朴肃穆。墓前为一烈士纪念塔,塔身砖砌,四角三层,饰以蓝灰瓦飞檐,庄严静谧,正面刻有“流尽最后一滴血”等几个大字。

  近年来,平山县通过深入挖掘周建屏等抗战英雄故事,以故事会、图片展等多种形式向青少年宣传英烈事迹,让红色血脉、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齐彦文 王丽华 郜茜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江涛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8月20日 02版

责任编辑:杨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