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  >>  青春的答卷 >> 正文

大思政课丨瞄准关键核心技术,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技术领军人才

发稿时间:2023-09-25 19:49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每年高考填报志愿,面对新技术、新需求、新专业,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如何在国家所需领域找到自己未来发展的广阔天地? 

  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姚郁曾告诉大一新生,“从现在到2050年正是各位同学成长成才,服务国家社会的黄金时间,国家急需你们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担当,擦亮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底色,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答好青春之问,担好青春之责”。 

  瞄准关键核心技术,未来需要怎样的技术领军人才?新工科建设,高校迎来哪些新挑战?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姚郁进行了专访 

  “未来更需要多学科交叉的创新人才” 

  中青报·中青网:当下新工科的人才培养有了哪些新变化? 

  姚郁: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高等教育很好地适应了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但进入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新阶段,像海洋领域、船舶工业、海军装备等技术要求较高的产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要不断思考如何适应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我们通过设立未来技术学院,在本科生培养模式上不断进行探索。 

  首先要打破学科专业壁垒,特别是理工科高校的专业设置。现在进入了第四次产业革命,更需要多学科交叉的创新人才。两年前我校成立未来技术学院,正是学校作为服务船舶工业、海工装备的高校,担当着培养行业创新领军人才的历史责任作出的必然选择。 

  重建课程体系,不断借鉴发达国家在海洋装备技术方面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既要大力培养专业素养,也要开阔学生视野。和传统理工科更注重知识传授、技术掌握不同的是,我认为未来的创新人才一定要有雄厚的人文底蕴,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加强国际合作,让学生有国际视野。 

  中青报·中青网: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对海洋人才的培育。目前海洋人才队伍的发展状况如何? 

  姚郁:我国在海洋开发领域存在巨大空间,怎么更好地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都是人类共同的责任。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以来,船舶、海洋领域迎来巨大新机遇。 

  当下的人才培养如何适应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要求,是我们必须要不断思考的。 

  海洋领域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更加迫切地需要创新的高端领军人才。但如何培养高端领军人才,学校不仅要提供很好的课程资源、创新资源和社会实践资源等,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要成为领军人才,学生自己要走向社会,经过不断历练、不断承担任务,磨炼而成。这个事情急不得。 

  “企业成为创新主体,老师要带着学生和企业一起答题” 

  中青报·中青网: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越来越普遍,这对于专业人才培养有哪些优势? 

  姚郁:教育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推进新工科建设等。这些年为了适应新变化,学校也加强了校企合作,与中国船舶集团建立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进行专业人才培养。也就是企业出题,老师带着学生和企业一起答题,通过做题过程培养学生。 

  近年来,企业逐渐成为创新主体,有很好的创新能力,也有很好的创新资源。学校可以充分整合企业的创新资源和高校老师的智力资源,共同培养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工程中复杂问题的能力。 

  这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一个较大转型,也是我们这类行业特定大学要坚定走下去的培养模式,更是中国特色。 

  中青报·中青网:学校未来技术学院以项目制教学为主,这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哪些不同? 

  姚郁:我校未来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变化是采用项目制教学,并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而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多学科融合。围绕项目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参与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不断学习知识,老师则通过项目将相关知识讲出来,这也需要学生在不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 

  其实这个挑战非常大,特别是对老师的挑战非常大。老师要围绕着科研项目,有效地把知识融进去,让学生能够领悟、学透。这也相当于要让老师在产业中发现一些科学问题,再把科学问题带回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的难度肯定比在实验室里搞研究,写一篇论文要难得多。 

  我们选了100位老师做“吃螃蟹的人”,也要求老师自己要有改革的欲望和激情。从这些老师提出的项目中,不断筛选交流,形成合适的教学项目后,再推向学生端。每个学期,我们大约会有六七个项目团队进行教学实验,比如现在我们正在考虑下一学期或再下一学期的六七个团队怎么组建,就这样一轮轮不断地筛选。 

  “一个人要有心胸,有眼界,有格局,方能激发生命的斗志,一展宏图” 

  中青报·中青网:在您看来,步入大学校园后,除了知识学习,还要注重哪些方面的培养? 

  姚郁:大学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是对此前所有学习和经验的整合,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成功的基础,是未来生活“实际操作”的初步体验,是人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最重要阶段。 

  我经常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提到“习惯”。我认为,实际上大学四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好习惯养成时期,在这期间,很多习惯基本已经定型了。 

  比如现在很多学生为了考研、保研,为了分数在学习,同样也是因为没有形成很好的思考习惯。如果能够不断思考、反思,面对选择、考验时,可能就会作出理性的选择,否则就可能盲目跟从别人了。这都是大学在人才培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青报·中青网:立足新时代,青年学子应该担当怎样的历史使命? 

  姚郁:自己的使命不是仅仅依靠老师的引导教育,更关键的是需要同学们自身去体悟,找准自身的定位。相比看家本领,不在于一个人拥有知识多少,而是用什么样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看待事物、判断事物、更为重要。自己的精神内涵富不富有,决定了你的幸福程度。一个人要有心胸,有眼界,有格局,方能激发生命的斗志,一展宏图。 

  进入创新型国家建设,关键是创新型人才,国家迫切需要基础研究领军人才、工程技术创新型人才,急需交叉复合型人才。创新型国家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学们大有可为。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个人,都应该准确把握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清晰地认识我们所处的复杂环境,才能看清道路、选对方向,坚定地肩负起我们的时代使命,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稳、行得远。(文字/孟佩佩 视频/孟佩佩 王聪聪 郭健楠) 

责任编辑:白珂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