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  >>  青春的答卷 >> 正文

大思政课丨【了不起的青春小店】从家庭作坊到全球小店,雨伞在90后手中“蝶变”

发稿时间:2023-09-27 23:25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走进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F区二楼的“星宝伞”门店,各式各样的雨伞便映入视野,作为“星宝伞”产品集中展示的标志性门店,这里每天都能吸引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光顾。

  这家小店的店主是1992年出生的张佳媛。她出生第二年,父母就从上虞老家搬到义乌做生意。她告诉记者,在老家时自己“每天都是听着缝纫机踩踏的声音醒来。”

  张佳媛的父母已是“星宝伞”的第二代传人。她外公是位从事雨具生产的老匠人,最初只是走南闯北为家家户户修理雨伞。1972年,外公创办家庭工坊,主要制作雨具的各种零配件。1997年,外公听说,义乌有个很好的市场并有铺子正转让,便赶到义乌“考察”,顺势租了下来。

  在张佳媛的记忆里,那时的店铺大概只有一平方米,和菜市场的摊位相似,每位店主都要踩着小板凳站在柜台后面,客户则在外面选商品。“双方隔着很远,有时候客户要看样品,人就要探出半个身子。”

  “那时,我妈妈也就20岁左右,从没出过远门,当时也挺害怕的。”张佳媛说,来义乌那天,天灰蒙蒙,父母将家里锅碗瓢盆电视机装了一辆大卡车,拉着所有家当来到义乌。“第一次离开父母,我哭得很凶。他们虽然不舍,但不确定义乌生活状况,只好把我留在老家。”不过,由于父母想念,张佳媛第二年也从上虞来到义乌。

  在篁园市场度过的童年是一段无拘无束的记忆。不管是妈妈销售,还是爸爸去运货,张佳媛总会跟在后面。“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决定长大后也要做生意。”她说。

  张佳媛至今还记得六七岁时,陪着母亲学外语的场景。在义乌,大部分商品都靠外贸销往海外,为了能更好与外商交流,张佳媛母亲花1000元在当地稠州中学报了一个外语学习班。”每天下班,我妈妈都会载着我一起去上课,母亲学习,我就坐在旁边陪着。”她说。

  2016年,带着母亲的期望,张佳媛回国帮助父母经营小店。”星宝伞”的故事也讲到了第三代人身上。

  等到张佳媛接手时,“星宝伞”已经从几平方米的柜台变成有多个店铺的成熟门店,夫妻店也搭建了专业团队,销售、宣传、美工配备完善。与上一代相比,张佳媛更注重管理的科学性。回国后,在她的建议,店里很快就配备了数据管理系统,“以前我妈妈只能依靠经验订材料、下单备货,不准确的订单时常会产生不少库存雨具。”她说,有了专业管理软件后,小店实现了库存时时掌握了解。

  回到义乌后,张佳媛干遍了所有工作岗位,财务、采购,甚至直接参与到新款雨具的设计中。“平时,我就很关注时尚信息,有时与国外客商或者朋友交流时也会专门询问什么风格、元素最流行。借鉴当下流行要素,设计出我们‘星宝’的新产品。”她说。2017年张佳媛发现,蝴蝶元素很受欢迎。于是想到设计一款带有蝴蝶元素的雨伞。就是这样一个想法,没想到就打造出一个爆款产品,不仅在国外销售火爆,前不久,在国内一场直播中一晚上就卖出了两万单。

  如今,“星宝伞”产品已经销往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俄罗斯以及一带一路众多国家,张佳媛已接过了“星宝伞”的经营重任,并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的推荐下成为二区商贸城最年轻的会长。(文字、视频/杨宝光)

责任编辑:张毅